德国摆摊
必须哒!
据德国网页记载,德国人最早出摊儿的历史能追述到1384年在Bautzen的肉市。
而现在,每个城市都会有不同的集市,输出属于自己的IP价值精华。
各种集市和市场已经成为德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市民在那里吃得是新鲜,逛得是情怀。
想入市须谨慎,必先了解市场,避免红海战略:
A
汉堡鱼市
300多年来,圣保利区的鱼市一直是汉堡的一种文化及日常生活象征。七万多人的超大客流量,是摆摊儿的坚实基础。
刚打上来的鲜鱼,新鲜的水果,熟食均有供应,气氛好比慕尼黑啤酒节。
可是往公牛身上再使劲,也挤不出一滴奶来。
这种级别的,人家都有固定摊位,咱们可参与性不大啊。
摆摊儿推荐指数:★★☆☆☆
B
跳蚤市场
在德国,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跳蚤市场是柏林的二手艺术市场“Straßedes 17. Juni”,一年四季都在夏洛滕堡宫的两侧举行。
这个市场也有年头儿了,成立于1973年,当时柏林仍是一个分裂的城市,处于冷战的交汇处。是德国首都最古老的跳蚤市场。
每周六日,市场已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聚集点,在这里可以找到衣服,唱片,家具,瓷器和玩具等。
跳蚤市场以最淳朴方式呈现时代变迁,诉说人与物的情。周六下午闲得没事,我们偶尔也去周边的闲逛一圈。你会发现很多摊主卖不卖东西都无所为,打发打发时间也不错。
想要出摊儿,只要和市场组织方联系即可。手续也不繁琐。
摆摊儿推荐指数:★★★★★
C
儿童二手货市场
你会买二手货给孩子用吗?在德国这个习惯太普遍了。
“实用主义”的德国人颇有环保意识,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城市会有儿童二手货市场。比如我当时上产前培训班的助产士就非常建议大家给刚出生的小宝宝准备二手衣物即可,避免浪费。
此市场上手极快,适合所有有娃的父母。
摆摊儿推荐指数:★★★★★
D
每周集市
集市在德国是最古老的交易场所之一。几十年来,这个交易方式没有失去任何魅力。
我在之前的文章写到,德国年轻人讲究吃纯素食品。可德国上了点年纪的人更是追求食物的质量与口感。我们村每周三就可以看到大爷大妈拉着车,推着筐来赶集。
每周市场是当地新鲜食品供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市上销售周边自家产的瓜果蔬菜。
比如现在要想买到最好吃的草莓,那必须得去每周的集市。对于顾客而言,这种购物场所具有独特的风格,即使疫情当下,也难以割舍。
如我们村每周出一次摊儿的年费:摊位费 €23.80(摊位车辆费 €47.65);每年附加费€23.80
摊主需报以下信息到城管 (Ordnungsamt):摊位类型及出售商品;摊位搭建细节;商业登记
那上班族能保证出摊儿率呢?难!所以,
摆摊儿推荐指数:★★★☆☆
E
圣诞市场
每年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圣诞市场就开始了。
像我们村的圣诞市场,除了应景的烤肠,热红酒。还有很多“不相干”的产品:邻村村花大姐的帽子,本市小哥制的奶酪,匈牙利大爷烤的面包。
挖掘技术哪家强,各位留德华胜蓝翔。
很多在德朋友过得都是李子柒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种菜,腌咸鸭蛋,灌腊肠。即使不是蓝翔出来的,那肯定是法国蓝带毕业的。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会以为自己强大到什么可以立刻出摊儿。
人家卖奶酪,咱们可以卖豆腐啊。
况且咱上半年在家苦练的馒头,凉皮,炸油条各种中华美食,正好可以在圣诞市场上摆个中式早午餐,绝对是城市亮点。
虽然手续略有繁琐,需要 1)工商局登记 2)财政局的税务豁免证明 3)卫生局许可证 4)营业税本
但圣诞市场有点像国内的庙会,利润还是很可观的!